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

[台股] 從巨觀股票指數特性,擬定0050策略

警語一:我理財的中心思想是資產配制,而非市場價差獲利。以下的做法除了一年可能只入市不到一次,而且會有不小比例的預備現金。不適合本金少或是想用價差、槓桿、與買賣操作賺錢的人。

警語二:台股在我計畫中的流動資產配置最多三成,寫這篇文章的當下只佔了不到一成。因為我挺缺乏拼翻身致富的賭徒性格,資產操作上非常保守無趣。

如果是用指數,而非個股,長期的來看整個股票市場的波動,我歸納出得幾個「眾所皆知」的特性。

  • 不管是短、中、長期來看,大抵上皆是緩漲急跌
  • 不該用從過去的指數高點,來預測未來指數的高點。
  • 雖然不該預測高點,但低點永遠可以預測。-- 廢話,最低就是零啊,難不成指數會變負的?  (  ̄▽ ̄)"
  • 台股特性殖利率偏高且發放上相對穩定。
以下是美股 S&P500 的十年周線和二十年月線


台股的請開自己的券商軟體或網站看吧,下面這個網站可以看免錢的... http://www.luckstar.com.tw/Taiex/FTaiex.aspx

所以,假設目標是台股,用 0050 當工具的話,該怎麼定策略?

網路上最常聽到的作法是像「九千點放一成」、「七千點放三成」、「五千點放七成」、「三千點放九成」,然後漲回去後再一路賣掉來回賺。這樣的作法他隱含的意義是:

台股是在三千到九千之間來回跑的! (真的嗎?)

這是從短短過去二三十年的記錄導出的經驗法則,這種思維是賭徒思維,賭徒賺翻的故事的比比皆是,不能說賭徒就會慘賠,但我個性不太適合當賭徒就是了。

如果贊成我開頭的四項特點,我認為合理的操作手法應該是

  • 計算預計未來將投入台股的資金極限,假設為 250 萬。
  • 如果 0050 現值為 50 元,代表了可以花五萬塊在每個「一元」的價位上。或換句話說,最原始的概念是要在 「0050 的每一塊錢的價位上」都買五萬元台幣的股票。
  • 因為緩漲急跌是常態,所以每跌一塊買5萬,或是每漲一塊買5萬的作法是不理智的。應該只有在日K線和周K線向上交錯時,才開始計算是否需要進場。(可以換成 MACD 或其他的技術分析方法,但這只是粗略參考買點,不用太認真。)
  • 當「參考買點」出現時,如果在「上一波的最高價位」和「參考買點」間,有未買到的價位,通通用「參考買點」買進足量的張數。
  • 由於台股有高殖利率的特性,每一次的股利發放時,「曾經買過」的0050價位的「最高點」都需要依配息金額降低。但「曾經買過」的0050價位的「最低點」則不用降。長久下來,整個 0050 的成本架構就會從一開始預想的「平均分配」慢慢變成「梯型分配」了。
看不懂嗎?如果用這二年操作來說,如果是跌一塊買二張的間距 (大概就是手上現金約一二百萬的人) 

2011 年四到六月間,0050 從高點 62 跌到 57 塊,然後開始回升。在漲回時的 K 線交錯 58 左右,我買了 4 張,填補58~62的價位。

2011 年九月,0050 從低點的 51 回升,在漲回時 K 線交錯約 54 塊附近,我買了 6 張,填補 54 ~ 57 的價位。

2012 年六月,0050 從低點的 46 回升,在漲回時 K 現交錯約 49 塊附近,我買了 6 張,填捕 50 ~ 53 的價位。

2011 年 0050 股利是 1.95。
2012 年 0050 股利是 1.85。

上面的例子,16 張的平均是 53 塊,扣掉股利後平均 49 塊,今日 0050 是 58 塊。

未計算股利前,我填補了 49 ~ 62 的價位。加入股利的偏差後,我填補的約是 49 ~ 58 的價位 (利用股利將已填補的最高價位的數值降低)。

今天 2013 年 5 月 9 號,0050 又回到了 58 了,因為接下來有可能會再進場,所以寫這篇文章當個二年的回顧。

註1: 備用資金只是要確保當到達該價位時,手上會有現金可買,真實情況是備用資金」可以讓複數以上的標的分享,或是利用與台股指數相對反向」的商品來當備用資金。

註2每一塊錢的 0050 要投入多少錢」並非是一個定值,人的收入會越來越多,以資產分配的角度來看,總額變多了當然能分配的錢也會增加,這時就要做些許的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