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

[保險] 保險該不該買? 從保險的出發點談起

台灣保險滲透率已經連續五年世界第一了,而且從數字來看是世界總平均的近三倍,且遙遙領先第二名數個百分點。不說別的,我身邊認識的人,把每個月月薪的二成以上全拿去買保險的大有人在。台灣人真的這麼需要保險? 哪些保險是真的該保的,哪些又只是騙人掏錢的東西? 這篇文章是記錄一下我對保險的看法,並提供簡單的判斷法


保險的出發點

大家都知道保險的出發點是「危險分攤」,以數字來說,假設:
  • 一個人一生中遇到一次火災的機率是 0.1%。
  • 一次火災平均會損失 1000 萬元。
所以保險公司可以找 1000 個人,跟他們說每個人只要出 1.1 萬,若遇到一次火災保險公司就賠 1000 萬,照期望值來說保險公司可以賺 100 萬。且這 1000 個人只要出 1.1 萬就不用怕火災了,可喜可樂可喜可樂。

以上的例子隱含了幾個我想表達的「危險分攤」要素,包括:
  • 「危險」是低機率且無法預期的意外事件。
  • 「危險」造成的損失會大到個人無法忍受的程度。
  • 「分攤」應該是極多數人將錢分給極少數人的行為。

扭曲的保險舉例

什麼樣的保險是被扭曲的? 偏離了「危險分攤」這個出發點的保險都是被扭曲,舉例來說,假設:
  • 某件事一個人一生中平均會遇到 3 次。
  • 每次發生時都會損失 10 萬元。
以上的例子也是可以包裝成一種保險,但實際用「危險分攤」來算保險費,不管找了幾百萬個人來分攤,每個人都還是要出 30 萬再外加保險公司的利潤來保這個險。

疑? 保費 30 萬以上,每次出事可以拿回 10 萬,然後人一生中大多都會遇到 3 次,那我為啥不把這 30 萬自己存起來就好,還能省下給保險公司的錢啊?

是啊,這就是被扭曲的保險,發生機率很高的事情就不該保險。因為那種事情你應該做的是利用存錢或理財來應付,把錢給保險公司只是白白讓錢給他們賺一筆後,再吐一部份回來給你,就像是個存錢不給利息、還會收你管理費的銀行一樣。但保險公司擅常用以下的方法或話術來包裝這種騙局:
  • 参雜數個機率落差很大的事件在同一份保險中,讓被保人無法判斷。
  • 利用誇大保險公司的理財能力,加上刻意不談期望值來說服被保人。
  • 直接用騙的~ 這招其實最常見,專有名詞叫人情保單 (笑)。
所以雖然台灣保險滲透率高的可怕,也有另一種聲音是說「傻瓜才保險」、有錢人不保險」等等的話,其實仔細想想也不能說是錯的啦。

如何判斷是否該保險?

判斷的方法很多,常聽到的像是只保意外險,或是不懂的東西不要買等等。但是如果是真正的危險分攤,判斷方法其實很簡單,就是:

保費和賠償比例越高的越正常

理由就不贅言了,低發生機率、高財產損失、需要多數人來分攤期望值,從這幾個方向來想就能歸納出上面的結論。

真正的保險是很便宜的,需要花大錢的通常都是有問題。

所以... 像是投資型保單或儲蓄險之類根本連保險都稱不上的東西,還是別再買了吧。需要儲蓄就去儲蓄、想買基金就去買基金、想要有年金就調高勞保年金基準 (台灣保險公司的信評有比政府可靠嗎? :p)。相信保險公司那種把保險和理財混在一起會賺更多的人,也太... 那個了。:p

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

[台股] 從巨觀股票指數特性,擬定0050策略

警語一:我理財的中心思想是資產配制,而非市場價差獲利。以下的做法除了一年可能只入市不到一次,而且會有不小比例的預備現金。不適合本金少或是想用價差、槓桿、與買賣操作賺錢的人。

警語二:台股在我計畫中的流動資產配置最多三成,寫這篇文章的當下只佔了不到一成。因為我挺缺乏拼翻身致富的賭徒性格,資產操作上非常保守無趣。

如果是用指數,而非個股,長期的來看整個股票市場的波動,我歸納出得幾個「眾所皆知」的特性。

  • 不管是短、中、長期來看,大抵上皆是緩漲急跌
  • 不該用從過去的指數高點,來預測未來指數的高點。
  • 雖然不該預測高點,但低點永遠可以預測。-- 廢話,最低就是零啊,難不成指數會變負的?  (  ̄▽ ̄)"
  • 台股特性殖利率偏高且發放上相對穩定。
以下是美股 S&P500 的十年周線和二十年月線


台股的請開自己的券商軟體或網站看吧,下面這個網站可以看免錢的... http://www.luckstar.com.tw/Taiex/FTaiex.aspx

所以,假設目標是台股,用 0050 當工具的話,該怎麼定策略?

網路上最常聽到的作法是像「九千點放一成」、「七千點放三成」、「五千點放七成」、「三千點放九成」,然後漲回去後再一路賣掉來回賺。這樣的作法他隱含的意義是:

台股是在三千到九千之間來回跑的! (真的嗎?)

這是從短短過去二三十年的記錄導出的經驗法則,這種思維是賭徒思維,賭徒賺翻的故事的比比皆是,不能說賭徒就會慘賠,但我個性不太適合當賭徒就是了。

如果贊成我開頭的四項特點,我認為合理的操作手法應該是

  • 計算預計未來將投入台股的資金極限,假設為 250 萬。
  • 如果 0050 現值為 50 元,代表了可以花五萬塊在每個「一元」的價位上。或換句話說,最原始的概念是要在 「0050 的每一塊錢的價位上」都買五萬元台幣的股票。
  • 因為緩漲急跌是常態,所以每跌一塊買5萬,或是每漲一塊買5萬的作法是不理智的。應該只有在日K線和周K線向上交錯時,才開始計算是否需要進場。(可以換成 MACD 或其他的技術分析方法,但這只是粗略參考買點,不用太認真。)
  • 當「參考買點」出現時,如果在「上一波的最高價位」和「參考買點」間,有未買到的價位,通通用「參考買點」買進足量的張數。
  • 由於台股有高殖利率的特性,每一次的股利發放時,「曾經買過」的0050價位的「最高點」都需要依配息金額降低。但「曾經買過」的0050價位的「最低點」則不用降。長久下來,整個 0050 的成本架構就會從一開始預想的「平均分配」慢慢變成「梯型分配」了。
看不懂嗎?如果用這二年操作來說,如果是跌一塊買二張的間距 (大概就是手上現金約一二百萬的人) 

2011 年四到六月間,0050 從高點 62 跌到 57 塊,然後開始回升。在漲回時的 K 線交錯 58 左右,我買了 4 張,填補58~62的價位。

2011 年九月,0050 從低點的 51 回升,在漲回時 K 線交錯約 54 塊附近,我買了 6 張,填補 54 ~ 57 的價位。

2012 年六月,0050 從低點的 46 回升,在漲回時 K 現交錯約 49 塊附近,我買了 6 張,填捕 50 ~ 53 的價位。

2011 年 0050 股利是 1.95。
2012 年 0050 股利是 1.85。

上面的例子,16 張的平均是 53 塊,扣掉股利後平均 49 塊,今日 0050 是 58 塊。

未計算股利前,我填補了 49 ~ 62 的價位。加入股利的偏差後,我填補的約是 49 ~ 58 的價位 (利用股利將已填補的最高價位的數值降低)。

今天 2013 年 5 月 9 號,0050 又回到了 58 了,因為接下來有可能會再進場,所以寫這篇文章當個二年的回顧。

註1: 備用資金只是要確保當到達該價位時,手上會有現金可買,真實情況是備用資金」可以讓複數以上的標的分享,或是利用與台股指數相對反向」的商品來當備用資金。

註2每一塊錢的 0050 要投入多少錢」並非是一個定值,人的收入會越來越多,以資產分配的角度來看,總額變多了當然能分配的錢也會增加,這時就要做些許的調整。